http://goo.gl/URy8ZL

1999年,海爾集團將目光投向美國市場,但這家中國家電製造商的高層們花了一年時間,才得到一個與沃爾瑪(Walmart)會面的機會,來展示海爾的空調。《海爾品牌之路》中寫道,當時,中國每售出3台雪櫃就有1台產自海爾,但這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毫無意義,他們更重視品牌的品質,對產自本土的品牌也更加放心。 今年1月15日,海爾終於找到應對這種觀念的辦法,支付54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(GE)的家電子公司。研究機構歐睿資訊顧問(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)稱,通用家電是美國第二大的大家電製造商。瑞士銀行(UBS)駐上海分析師廖欣宇表示:「這是海爾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收購。海爾一直以來都有這種國際化夢想,如今終於夙願以償。」 這位中國買家,到底有多想得到這個深受消費者信賴的美國品牌?去年,瑞典的伊萊克斯(Electrolux)曾出價33億美元收購該部門,而海爾的報價比伊萊克斯高出了60%。通用電氣在12月取消了對伊萊克斯的出售,因為監管機構擔心,合併後的公司將在烹飪器具市場中佔有過高份額。海爾和通用家電的協議還有待於中國和美國的批准,但這家中國公司預計交易將於2016年年中完成。海爾的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稱,因為兩家企業「是互補的,且從產品範疇和市場地理範圍來看,業務重合率也極低」。 在首次進軍美國時,海爾的想法很「小」:生產低價小電器,例如適合大學宿舍使用的迷你雪櫃,以及城市居民使用的小型葡萄酒冷藏櫃等。但是,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一直有一個更大的目標,就是要打造一個不依賴於低價的美國品牌。因此,海爾在2000年成為第一家在美國建立製造工廠的中國公司,選址在南卡羅萊納州。顧問公司科爾尼(A.T. Kearney)消費品部的前合夥人施托克(Torsten Stocker)稱,海爾還推出了一系列創新功能,例如通過互聯網遠端監控家電的功能和可訂製家電等。 施托克說:「海爾產品的先進程度、製造品質及其產品與互聯網的融合程度等,在美國都被低估了。」唐仕德現在是電子分銷商德加拉(Thakral)的生活方式部門行政總裁。 不過,歐睿資訊的資料顯示,海爾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幾乎毫無增長,只從2006年的0.7%微升至去年的1.1%,雖然2014年海爾家電部門的全球銷量約是通用電器的3倍。歐睿的家電分析師張峰表示,這種進入市場15年後的低滲透率是此次海爾收購通用家電的主要因素之一,他說:「海爾一直試圖在美國尋找立足點,但卻一直沒能站穩腳跟。通用電氣在美國已經擁有品牌知名度、忠誠的客戶群和分銷網絡。」 此次收購正值全球家電業務密集整合之際。近年來,惠而浦(Whirlpool)收購了意大利的意黛喜(Indesit),並收購了中國合肥的榮事達三洋電機的多數股權,而西班牙的CNA集團(CNA Group)收購了本國破產的Fagor Electrodomesticos。2012年,海爾收購了總部位於新西蘭的斐雪派克家用電器(Fisher & Paykel Appliances Holdings),收購通用家電過程中也遭遇了中國對手美的集團的競爭。瑞士銀行的廖欣宇說:「整個行業都在整合。這對海爾而言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收購。如果他們這次沒有成功,就沒有什麼可供他們收購的了。」 作為交易的一部份,通用電氣和海爾還簽署了一項內容更廣泛的戰略夥伴關係,以探索在產業互聯網、衛生保健和先進製造業方面的合作,雙方還將在中國共同展開低價格消費者醫療行動。洛桑國際管理學院(IMD)創新管理學教授菲舍爾(Bill Fischer)表示,這種合作關係可能比家電部門的收購更為重要。 菲舍爾稱,海爾董事局主席張瑞敏「過去幾年一直在談論把海爾變成『平台公司』的戰略願景,希望可以在平台上利用其人才和資產與其他機構合作」,就像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在蘋果的iPhone和iPad上的工作方式一樣,「海爾對成為中國的通用電氣不感興趣,他們想成為中國的蘋果。」—Rachel Chang;譯 永年9EBC97765BD0B17E
arrow
arrow

    bn12v31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